本港新冠肺炎肆虐, 公立医院失守, 不同群组爆发。同一时间, 公立医院亦大规模传播耳念珠菌, 遍布内科、老人科及外科等, 星岛日报统计发现今年已有近一百二十名带菌病人, 接近去年的六倍, 个案全部在九龙西医院联网出现, 令医护界关注耳念珠菌已经在本港「落地生根」。有医生表示, 耳念珠菌抗药性高, 若少数人特别是免疫力差的病人感染, 死亡率高达三至六成。据悉, 医管局打算扩大筛查范围, 包括为曾经入住九龙西联网医院及入住过特定安老院舍等病人抽取身体样本, 以防他们带有耳念珠菌。
本港以往从未发现耳念珠菌个案, 直至去年六月录得「零的突破」。医管局表示, 本港累计有约一百六十宗耳念珠菌个案, 主要来自九龙西联网。每当院内出现耳念珠菌个案, 政府新闻处都会公布。不过, 本报在新闻处资料库发现, 公立医院去年有二十宗, 今年有一百一十九宗。
该一百一十九位带菌者无感染征状, 全部集中在九龙西联网,仁济、玛嘉烈及北大屿山医院分别占六十二、四十八及五宗, 另有四宗未能分类所属医院, 估计涉及至少九条传播链, 遍布内科及老人科男病房及女病房、神经外科与外科病房。医管局曾指, 有关医院已采取措施以防耳念珠菌散播, 包括加强病人入院筛查及紧密接触者追踪、隔离有关病人并提供专用仪器及每日至少清洁有关病房两次等。不过措施开展后, 仍发现三十一名带菌者。
感染及传染病科专科医生林纬逊指, 绝大部分带有耳念珠菌者都可靠自身免疫系统对抗, 并不受到感染, 不过免疫力极差的病人容易受到感染, 「当有近一百二十名带菌者, 都并非不担心, 如果有百分之一人受感染都『攞命』, 因为耳念珠菌抗药性太高, 公立医院有很多传播都很麻烦。」医管局引述国际数据指, 入侵性耳念珠菌感染致命率可达三至六成。耳念珠菌对常用的抗真菌药物, 如氟康唑、两性霉素B和棘白菌素类, 其耐药性分别约九成、三成和少于百分之五。
林医生估计带菌者主要透过医护及共用仪器传播, 医管局去年筛查有外游纪录、而且入住本港的深切治疗部、临床肿瘤科及血科的病人, 他建议当局扩大筛查范围至联网内不同医院病房, 并应减少共用仪器。
(图文来自〈楷和〉)
以上资料只供参考,本公司保留最后决定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