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新冠肺炎肆虐, 公立醫院失守, 不同群組爆發。同一時間, 公立醫院亦大規模傳播耳念珠菌, 遍佈內科、老人科及外科等, 星島日報統計發現今年已有近一百二十名帶菌病人, 接近去年的六倍, 個案全部在九龍西醫院聯網出現, 令醫護界關注耳念珠菌已經在本港「落地生根」。有醫生表示, 耳念珠菌抗藥性高, 若少數人特別是免疫力差的病人感染, 死亡率高達三至六成。據悉, 醫管局打算擴大篩查範圍, 包括為曾經入住九龍西聯網醫院及入住過特定安老院舍等病人抽取身體樣本, 以防他們帶有耳念珠菌。
本港以往從未發現耳念珠菌個案, 直至去年六月錄得「零的突破」。醫管局表示, 本港累計有約一百六十宗耳念珠菌個案, 主要來自九龍西聯網。每當院內出現耳念珠菌個案, 政府新聞處都會公布。不過, 本報在新聞處資料庫發現, 公立醫院去年有二十宗, 今年有一百一十九宗。
該一百一十九位帶菌者無感染徵狀, 全部集中在九龍西聯網, 仁濟、瑪嘉烈及北大嶼山醫院分別佔六十二、四十八及五宗, 另有四宗未能分類所屬醫院, 估計涉及至少九條傳播鏈, 遍佈內科及老人科男病房及女病房、神經外科與外科病房。醫管局曾指, 有關醫院已採取措施以防耳念珠菌散播, 包括加強病人入院篩查及緊密接觸者追蹤、隔離有關病人並提供專用儀器及每日至少清潔有關病房兩次等。不過措施開展後, 仍發現三十一名帶菌者。
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林緯遜指, 絕大部分帶有耳念珠菌者都可靠自身免疫系統對抗, 並不受到感染, 不過免疫力極差的病人容易受到感染, 「當有近一百二十名帶菌者, 都並非不擔心, 如果有百分之一人受感染都『攞命』, 因為耳念珠菌抗藥性太高, 公立醫院有很多傳播都很麻煩。」醫管局引述國際數據指, 入侵性耳念珠菌感染致命率可達三至六成。耳念珠菌對常用的抗真菌藥物, 如氟康唑、兩性黴素B和棘白菌素類, 其耐藥性分別約九成、三成和少於百分之五。
林醫生估計帶菌者主要透過醫護及共用儀器傳播, 醫管局去年篩查有外遊紀錄、而且入住本港的深切治療部、臨牀腫瘤科及血科的病人, 他建議當局擴大篩查範圍至聯網內不同醫院病房, 並應減少共用儀器。
(圖文來自〈楷和〉)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本公司保留最後決定權。